江苏中食信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登录   注册   帮助
025-84724911/12
地方特色食品指导意见系列解读(一)
发布时间:2023-04-03 访问次数:196
《关于培育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的指导意见》系列解读文章(一)

让中国人民品味世界美食  让中国美食走向世界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北京工商大学校长 孙宝国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特别提出“科技、人才、创新”“三个第一”的重要论述,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这也是我国食品产业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间内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方向和根本遵循。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培育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的指导意见》,从顶层设计的角度,以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为主线,对新时代推进传统食品工业化绘就了新蓝图,成为近年来我国食品产业发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举措。《指导意见》的发布既是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全面贯彻,也为新发展阶段我国食品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向。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源远流长的中华饮食文化滋养和催生了大批极具地方特色的“舌尖上的美味”。《指导意见》的落地实施将通过传统优势食品产区的培育,促进地方特色食品产业的快速发展,在中国食品工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中具有三方面的重要意义。一是传统优势食品产区的建立,将促进我国地方食物资源的充分利用,通过多元化的食品供给体系为食品工业的健康转型夯实根基。二是以传统文化为深厚底蕴的地方特色食品在走出地方,走向全国,甚至走向全世界的过程中,可极大地提升国人对中华传统食品的文化自信。三是通过传统优势食品产区的建立,形成以地方食品产业为核心的综合性产业链,促进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延长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助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
 
《指导意见》基于多元化、差异化发展的原则,明确提出八项任务,呈现四大亮点。一是在实践中深入落实大食物观。提出增强优质原料保障能力,重点丰富原料品种、建设原料供应基地和强化利益联结机制。顺应人民群众食物结构变化趋势,通过多途径、多渠道的原料开发和利用,生产出多元化的食物,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同时,保障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各类食物有效供给,以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二是以科技赋能地方特色食品产业创新发展。提出提升技术、装备和设计水平,重点强化共性关键技术和先进装备供给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传统食品现代化正是要以先进科学技术为支撑,把人工变成智能。用现代科技提升、改造传统食品产业,实现由手艺到工艺、由经验到科学、由人工操作到智能控制的飞跃。三是用安全铸牢产业发展的根基。提出强化质量安全保障,强调技术支撑和全程监管。安全不是食品的最高要求,而是最基本要求。先进的技术是夯实食品安全科学基础的关键所在,能够有效提升食品安全风险防范能力和水平。全程监管使食品安全治理水平迈上新台阶,监管思路与模式更加科学有序,也间接促进食品产业链建设由弱到强,有效控制全产业链风险。四是响应国家战略和时代需求。提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重点推进绿色低碳和数字化、智能化水平。食品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但同时也有进一步降低耗能和排放的空间。在食品产业倡导绿色低碳理念,通过工艺创新、过程优化、操作技术革新等方法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产品附加更大的科技价值,从而推动地方特色食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智能化、数字化,最终实现绿色低碳、节能高效的社会责任。
 
进入新时代,中国食品工业作为中国经济扩大内需的主体力量、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健康中国的关键支撑,将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价值和作用。中国食品科技界与产业界应以《指导意见》的发布为契机,重点关注三个方面。第一,传统食品产业要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的基础上发展。传统食品产业要依靠创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风味、营养、健康和文化需求,坚持和践行大食物观,实现未来食品的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依靠创新促进传统食品生产现代化和市场国际化。第二,以科技创新坚定地走科学“三减”与健康内涵“N加”的双轮驱动之路。我国食品工业健康转型的含义绝不仅仅是“三减”,而是需要发展以中华传统饮食文化为根基,应用具有天然、健康特征的功能物质和原料,以满足不同人群的多元化的食品需求。尤其是地方特色食品产业在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过程中,更应坚守这一双轮驱动之路。第三,以“春风化雨”的方式,持续推进公众科普。食品产业是健康产业,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食物多元化需求同时,也要掌握人民群众食物结构和喜好变化趋势,做好科普宣传,让人们会吃、敢吃、吃好、吃出健康,通过地方特色食品的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实现中国食品科技界和产业界共同的愿望和使命——“要让中国人民品味全世界美食,也要让中国的美食走向世界”。

@2014-2016 版权所有 江苏中食信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苏ICP备14055254号